- 吉鹏;王朝生;王勇;王华平;雷鸣;周顶;
利用设计开发的高亲水母粒与常规聚酯进行共混,对共混物的熔融与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合成的亲水性母粒与常规聚酯共混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不同添加量的改性聚酯的吸湿性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共混物表面接触角与吸水率对母粒添加量的关系曲线。选择添加6%的母粒进行试生产,对制备的短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吸湿性能的表征。研究表明:改性聚酯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通过纤维碱减量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表征手段对改性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经碱减量处理的改性纤维吸湿性呈下降的趋势,且随着碱浓度增加纤维表面的凹槽增加,分析推测亲水母粒分布在纤维的表面,从而改善了聚酯的吸湿性。
2014年08期 v.43;No.306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0 ] - 程浩南;孙浪涛;张鹏飞;
为了探究纳米TiO2对氨纶蠕变性能的影响,设计试验,对33.3 dtex普通氨纶和混有适量纳米TiO2的氨纶蠕变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不会改变氨纶的蠕变规律,但是可以减弱氨纶的蠕变速率和蠕变变形率,同时,可以提高氨纶的蠕变回复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氨纶的蠕变性能。
2014年08期 v.43;No.30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何正锋;
通过分析新型共聚酯(PARSTER?)中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SIPM)和第四单体二甲基-1,3-丙二醇(MPD)的特性及参与反应的方式,确定了PARSTER?生产的工艺设计。根据工艺设计的要求,通过设备改造及工艺调整,实现了PARSTER?在10万t/a聚酯连续生产线上的稳定生产,得到了性能指标合格的产品。
2014年08期 v.43;No.306 12-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 ] - 王京玉;张伟;魏会芳;曹德龙;
介绍了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纸尿裤用氨纶,并对其生产方法和产品性能进行详细阐述。其关键生产工艺包括:半连续聚合方法,圆形纺丝甬道氮气保护下的干法纺丝,机械假捻等。对制备的氨纶产品与其他公司产品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具备优异的物理指标(高断裂强力、高定伸长应力、高断裂伸长率和高回弹),且该产品与非织造布的黏合性能比其他公司产品更好。
2014年08期 v.43;No.30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8 ] - 李瑞雪;
缝纫线对涤纶短纤维的要求是强度高、伸长率低、热水洗涤后收缩率尽可能小。介绍了在天津石化10万t/a聚酯短丝装置上,利用现有设备生产1.33 dtex×38 mm半光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的纺丝和后处理工艺技术特点,着重讨论了通过优化聚酯熔体黏度、纺丝温度、冷却条件、牵伸倍率以及热定形温度等工艺提高短纤维的断裂强度。
2014年08期 v.43;No.306 18-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任冲;
针对德国Barmag公司最新研制的32头纺Wings FDY设备,利用熔体直纺,采用Wings 55T—1600/32"双胞胎"卷绕设备,结合自身实际生产情况,从喷丝板排列结构、卷绕拉伸定形、高速上油等方面对32头纺设备和工艺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设备的摸索和生产工艺的控制,生产出高产能、低成本的涤纶全拉伸丝(FDY)。
2014年08期 v.43;No.30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周国永;梁国东;贾秋梓;
通过在预聚物溶液中再次添加定量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备出一种高回弹氨纶,研究证明,这种高回弹氨纶具有更加优良的回弹性能,解决了一些特殊领域对高回弹氨纶的要求。
2014年08期 v.43;No.30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 ]
-
<正>以品质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以服务赢市场?国内油剂生产厂家中历史悠久?长期专业生产涤纶、锦纶、丙纶、差别化复合丝、海岛丝的DTY油剂(无异味)?满足于客户个性化需求上油率稳定,抗飞溅性强,坯布不用前水处理可直接高温定形不变黄、不结焦?依靠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产品渗透性强,抗静电、平滑性、染整性佳;新产品JH-3针织油剂,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防锈性能,低噪音,能与弹性纤维兼容,适合于织机部件的润滑,减小织针磨损速度、降低机台工作温度。性价比优于道达尔和德国克虏伯产品?技术创新,以诚信服务赢得市场广泛适宜各种机型:假捻、牵伸、卷曲、织造
2014年08期 v.43;No.306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沈莉莉;
<正>在纺织行业运营成本逐年上升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行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市场已成为化纤和针织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建立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国合成纤维科技信息中心、全国针织科技信息中心和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15届新型原料在针织及其他相关行业应用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28—3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玫瑰大酒店成功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
2014年08期 v.43;No.306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正>欧瑞康纽马格将在上海举办的2014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展示一系列非织造布和短纤技术产品组合,从熔纺(熔喷和纺黏)到气流成网非织造布(气流成网)和全新的Staple FORCE S 1000短纤生产线。展台在E7馆B07,时间为2014年9月24—26日。展示的应用领域,包括特殊技术应用,过滤、屋顶材料、土工织物和汽车以及卫生领域。全新的Staple FORCE S 1000短纤生产线设计小巧,集成化布局,15 t/d的低产能。这些优势使转换产品颜色时浪费减少。由于使用干燥—牵伸工艺而减少了能耗和水耗,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该系统可以安装在标准工业厂房里,也将投资成本最小化。"高效、灵活和集成——这些因素对我们的客户极具吸引
2014年08期 v.43;No.306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庞晓华;
<正>泰国因多拉玛公司6月3日表示,公司已经收购了土耳其聚酯(PET)生产商Artenius Turk PET公司的全部股权。Artenius公司拥有13万t/a PET产能。此前,因多拉玛公司已在今年4月份宣布将收购土耳其当地领先的聚酯生产商——Sasa聚酯工业公司。因多拉玛表示,Sasa聚酯工业公司和Artenius公司的地理位置临近,这将有利于公司对这两家公司进行整合,以产生更多的协同效应。因多拉玛表示,公司收购Sasa聚酯工业公司的交易正在等待管理机构的批复。因多拉玛公司CEO Aloke Lohia表示:"公司正寻
2014年08期 v.43;No.306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钱伯章;
<正>~~
2014年08期 v.43;No.306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钱伯章;
<正>~~
2014年08期 v.43;No.306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钱伯章;
<正>全球领先的聚合物和纤维综合生产商之一、莱卡(LYCRA)品牌持有者——英威达公司(Invista)2014年5月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可用于各种面料和服装的一种基于生物衍生原料制成的商业氨纶产品。这种新型莱卡纤维的原料近70%是来自由谷物中葡萄糖所制成的可再生原料,因此它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由传统原料制成的氨纶。随着这种莱卡纤维的推出,英威达为弹性面料零售商和制造商们提供了一种可影响面料和服饰整体生命周期分析的氨纶产品选择。此外,该新纤维的性能符合英威达一贯的高标准和高技术规格,因此无需对面料进行重
2014年08期 v.43;No.306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郑宁来;
<正>日前,中石化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收到浙江某超细纤维公司第二批35 t尼龙6切片的订购单。第一批尼龙6切片的使用情况表明,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客户所需的超细纤维技术指标。由尼龙6切片生产出的超细纤维比传统的纤维细,且更具蓬松、柔软的触感,改善了天然纤维的易皱、人造纤维的不透气等不足,还具有保温、防霉、防虫、质轻、防水甚至吸水等许多优良特性。年初以来,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根据市场行
2014年08期 v.43;No.306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钱伯章;
<正>2014年6月27日,国家科技部授权的专家验收委员会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超仿棉PET聚酯纤维制造产业化技术开发"课题验收会,同意该课题通过技术验收。该课题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仪征化纤等11家成员单位共同承担,攻克了超仿棉聚酯结构设计、改性剂的精确添加与高效分散、大容量连续聚合和稳定纺丝等关键技术,开发出易染色聚酯连续聚合纺丝产业化技术、亲水细旦聚酯连续聚合纺丝
2014年08期 v.43;No.306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钱伯章;
<正>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海藻纤维生产基地,海藻纤维年产量可达800 t。这是向海洋要资源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经过20多年的研究,夏延致科研团队突破了有机溶剂传统工艺,实现海藻纤维全线自动化生产,并在青岛建成了年产1000 t纤维级海藻酸钠原料的生产线及年产800 t海藻纤维生产线,开了海洋纤维工业生产的先河。据了解,海藻纤维研制初期面临的技术难题较多,譬如,纤维纺丝原料不专用,海藻纤维无工业化生产设备,海藻纤维纺丝液配制效率低下等等。针对
2014年08期 v.43;No.306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钱伯章;
<正>日本旭化成公司旗下的旭化成纤维公司(AKF)于2014年5月30日宣布,在日本延冈市新的装置已投产,用于生产该公司的Bemberg cupro纤维素纤维。新设施的商业运行于6月1日开始。该cupro纤维素纤维装置的建设始于2013年4月,投资约30亿日元(合2950亿美元)。该装置建在旭化成纤维公司的前聚酯装置处,前聚酯装置已于2009年永久关闭。Bemberg cupro是一种再生的纤维素纤维,由棉短
2014年08期 v.43;No.30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钱伯章;
<正>日本旭化成公司纤维事业部于2014年5月15日宣布,将扩大其在泰国的子公司——旭化成纺黏(泰国)公司(AKST)丙纶纺黏非织造布的产能。AKST将新增2万t/a能力的生产线,它与现有的生产线相结合,
2014年08期 v.43;No.30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郑宁来;
<正>英国化学家ECC Stanford早在1881年首先介绍了从褐藻类海藻植物——狭叶海带(LaminariaStenophylla)中提取出的一种凝胶状物质,他把用稀碱溶液提取出的物质命名为Algin,加酸后生成的凝胶为Alginic acid,即海藻酸。1944年,英国人Speakman和Chamberlain发表了他们对海藻酸纤维的研究成果。Speakman和Chamberlain研究了从6组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海藻酸中加工出的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海藻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纤维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
2014年08期 v.43;No.30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郑宁来;
<正>日前,皇家帝斯曼公司已为其EcoPaxx聚酰胺410系列新添了薄膜挤出级生物聚酰胺产品。这种新树脂比EcoPaxx系列中的普通注塑级产品的黏性更好,还具有热稳定、加工范围广泛和熔体强度良好的优点。除薄膜外,最新推出的EcoPaxx聚酰胺还适用
2014年08期 v.43;No.30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庞晓华;
<正>业内人士6月13日表示,受赢利好转的刺激,中国涤纶生产商有望在6月份提高产量以补充库存水平。业内人士称,当前中国国内涤纶装置的平均开工率水平为72%,比5月份的79%下降了7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生产商减产以应对原料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单体成本上涨带来的赢利压力。自5月底以来,中国国内PTA价格已经上涨了8%,6月12日的价格已升至7075元/t,而同期MEG的价格已
2014年08期 v.43;No.30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