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成华;陈正国;刘鑫岑;丁小马;程超;
环氧树脂/酸酐体系已经被证实能通过共混-共固化方法用于改善环戊二烯/GrubbsⅡ代催化剂体系与商业化碳纤维界面结合能力,但是环氧/酸酐的引入会大幅度提高聚双环戊二烯聚合时间,影响其制件效率。通过对比甲基纳迪克酸酐(NMA)和甲基四氢苯酐(THPA)固化环氧树脂改性聚双环戊二烯的完全固化时间、力学性能、耐热性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探究了双相树脂体系与碳纤维黏合机制,旨在获得效率与性能可同步提升的聚双环戊二烯复合材料树脂配方。结果表明,尽管THPA固化环氧改性PDCPD聚合时间相比于NMA固化环氧改性PDCPD要大幅度缩短,但是前者与碳纤维界面结合要弱于后者。
2024年09期 v.53;No.42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小马;陈正国;杨青;
通过对某型号不锈钢防撞梁结构进行热塑性碳纤维/聚苯硫醚(CF/PPS)复合材料铺层和受力分析,利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层合板,最后采用机械臂自动化转移和热模压成型工艺,研究了CF/PPS料片加热软化制备防撞梁零件的可行性。另外,对热塑性复合材料防撞梁零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热塑性复合材料防撞梁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缺陷以及纤维紊乱等现象;平均厚度为2.867 mm;单件防撞梁零件平均质量为462.4 g,比原来不锈钢零件质量减轻约51.3%;孔隙率平均值为1.20%;热塑性复合材料防撞梁零件耐环境性能良好;三点弯力学性能试验与仿真结果偏差为4%;热塑性复合材料防撞梁产品生产效率为10件/h。
2024年09期 v.53;No.42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佳;潘利剑;
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了母板,并对母板损伤微波修补后的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微波功率、固化方法对修补后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母版损伤微波固化修补后,试验件的拉伸强度最高可恢复至完好母板的93.5%,与烘箱固化性能相当,合适的微波固化功率可以提升修补后的拉伸强度。
2024年09期 v.53;No.427 51-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丛豪;
监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试件在拉伸过程中电阻值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和线性拟合,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电阻率与应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过程中,碳纤维的电阻率随着应变的增加一直增大;含不同长度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变化的灵敏度系数也不同,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灵敏度系数随着碳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单束碳纤维拉伸试验中,含25 cm碳纤维试件的灵敏度系数最大;串联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灵敏度。
2024年09期 v.53;No.427 54-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秋云;黄哲;陈文;韩小勇;张君红;
以复合材料U形混杂结构的可调工装为研究对象,从变形模拟、工装设计与制造、制造工艺试验件验证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开发。通过研究获得一种U形混杂结构的固化变形仿真模型建立及预测方法,得到了控制U形混杂结构变形的主要参数;掌握并验证了一种可调工装的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通过不断的工艺迭代,获得一种稳定的复合材料U形混杂结构件制造工艺控制方法,并验证了零件的变形控制技术,成功制造出符合工程要求的U形混杂结构试验件。
2024年09期 v.53;No.42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健;魏丽梅;
为探究轻骨料混凝土掺入不同量碳纤维后的抗压强度变化,取不同量碳纤维制备轻骨料混凝土并根据相关试验规范分别制作棱柱体试件和立方体试件,测定各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分析各组试件抗压强度随碳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碳纤维能够强化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但掺量过大反而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其中碳纤维质量分数取0.1%时性能达到较高值;立方体试件相较棱柱试件具有更优良的强度性能,但工程实践中所用混凝土结构通常为近似棱柱体形状,建议后续进一步研究棱柱体混凝土强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4年09期 v.53;No.427 62-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顾垒;
为降低沥青路面病害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将玻璃纤维与木质素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以改善其性能,并对其改性机制及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玻璃纤维长度对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具有显著影响,6 mm长度的玻璃纤维会降低其马歇尔稳定度,12 mm长度的玻璃纤维则会提高其马歇尔稳定度;掺入玻璃纤维与木质素后,矿料间隙率和有效沥青饱和度与对照组相差无几,但混合料孔隙率整体有所提升;掺入12 mm长度的玻璃纤维与质量分数为9%的木质素,混合料的弹性模量取得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15℃弹性模量提高了24.02%,25℃弹性模量提高了33.74%;12 mm长度的玻璃纤维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掺入木质素后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在质量分数为9%的条件下达到峰值,后续随木质素掺入比例增加而下降。
2024年09期 v.53;No.427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东宁;李井辉;金毅;
为了克服喷射混凝土易开裂、脆性大等不足,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以提升喷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并结合粉煤灰、减水剂等掺量变化,探究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方案。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处理后,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能够满足边坡支护工程规范要求,其中粉煤灰掺量调整为胶凝材料质量配比的20%,掺加质量分数为0.8%的减水剂和1.0 kg/m3聚丙烯纤维时,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为7.6%,满足工程规范要求。
2024年09期 v.53;No.427 71-7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