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腈纶第二单体(MA)冲入量试验报告

    <正> 为密切配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腈纶厂的开车准备,摸索了腈纶NaSCN一步法聚合纺丝工艺中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MA)不同加入量对聚合纺丝工艺和纤维质量的影响。以纤维中磺酸基团接近日本爱克斯纶为前提,在确定MAS加入量为0.9%的基础上,然后选择MA加入量为4%~9%各不同配比,分别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连续和间歇聚合,纺丝后处理及物理化学测试对比,并在纺丝过程中做了最大牵伸倍率及干燥与定型缩率试验。从纤维一

    1977年04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锦纶66连续缩聚直接纺丝

    <正> 一、前言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厂党总支的一元化领导下组成三结合试验小组,我厂自1965年开始,研究试验锦纶66连续编聚直接纺丝工艺、设备,经过多年摸索试验,完成了日产1.2吨的连续缩聚直接纺丝工艺设备,目前已投入正常生产。

    1977年04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形孔喷丝板的研制

    <正>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我国异形纤维,首先面临的技术难关是加工异形孔喷丝板。 一、国外简况 现将国外有关异形孔喷丝板制造的情况略述如下: 日本:日本田中贵金属公司神户工场采用数控穿孔机自动冲孔自动钻孔,异形孔底面用电火花穿孔法加工,冲针制造采用磨削和研磨,冲孔工序前后共计四道。电极用银、银钨合金或铜、铜钨合金,其中以银钨合金为最好。例如叶宽为0.14 mm的Y形孔,先在孔的中心

    1977年04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国外腈纶生产及技术近况

    <正> 一、概况 1.生产及需要 1976年世界三大合成纤维的总产量是850万吨,其中腈给的产量是173.2万吨,占世界三大合纤的20%,较之1975年的139.8万

    1977年04期 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硫氰酸钠质量研究——第一报 硫氰酸钠中甲酸钠对聚合影响的发现和甲酸钠的鉴定

    硫氰酸钠质量研究组

    <正>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腈纶厂采用以甲基丙烯磺酸钠为第三单体的硫氰酸钠一步法工艺路线。硫氰酸钠在这条工艺路线中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对化工料硫氰酸钠的质量要求较高,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腈纶的质量和产量。 上海化纤二厂在一次投入某厂某批的硫氰酸钠三十吨的中试工作中,纺丝浆液粘度由200多秒(升泡)骤降到30多秒,以致无法纺丝,严重影响生产。为确保金山工程及腈纶厂高质量投产,对硫氰酸钠中的杂质进行研究,以找出影响阻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措施加以解

    1977年0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硫氰酸钠质量研究——第二报 硫氰酸钠中甲酸钠的测定

    硫氰酸钠质量研究组

    <正> 在以甲基丙烯基磺酸钠为第三单体,硫氨酸钠为溶剂的腈纶一步法生产中,由于疏氰酸钠中的甲酸钠有较强的链转移作用,其含量超过某值时,致使浆液粘度大大下降而影响正常生产,因此测定硫氰酸钠中甲酸钠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用中和法生产的氰化钠和硫黄合成的硫氰酸钠产品(含二分子结晶水)中,甲酸钠含量通

    1977年0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资料

    <正> 锦纶6的低聚物 低聚物及多聚物与高聚物一般是按分子链长度及分子量来加以区别的,低聚物的分子量约为10~3,而高聚物约为10~4。 锦纶6低聚物在缩聚后的含量有时高达12%,其中主要是内酰胺单体及环型低聚物,工业上将上述环状物裂介成单体尚有困难。在己内酰胺聚合时加入一定量的环—双—己酰胺,但并不改变其低聚物的含量。

    1977年04期 48-55+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00升涤纶树脂聚合釜的改造

    <正> 我厂涤纶树脂聚合釜是按照上海涤纶厂500升的设备图纸加工制造的。自1969年投产以来,在“鞍钢宪法”的指引下,在厂党总支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不断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干社会主义。曾先后二次对聚合工段的酯交换釜进行了改造。第一次改造是在投产后不久,以联苯—联苯醚为热载体的液相自然循环加热代替以汽缸油为热载体

    1977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涤纶短纤维切断刀磨刀机

    上海第五化学纤维厂涤纶车间后工段保全小组

    <正> 硬质合金切断刀在涤纶短纤维后加工生产中使用后,由于这种刀的刀刃硬、易碎裂、因此,手工磨刀劳动强度大,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遵照毛主席“我们不能走世界各

    1977年04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TSH-101型涤纶低弹丝试验装置

    <正> 我所为适应涤纶低弹丝的科研工作需要,在75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一台DTSH—101型涤纶低弹丝的试验装置(见封3)。该装置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证明基本上能够满足工艺试验要求。其主要规格介绍如下: 1.车别:双面,主、副机式。 2.锭数:24锭(每面12锭)。 3.锭距:130毫米,每六锭一节,节距 300毫米。

    1977年04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续酯交换设备的改进

    <正> 为了提高酯交换反应率和产量,我厂合纤车间广大职工,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洋为中用的教导,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间,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经过试验研究,在用于酯交换的泡罩塔前,加了一个容积为200立升的预酯交换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见附图),可将产量提高15~20%,酯交换率25—30%。经过半年多的

    1977年04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涤纶异形纤维的纺丝成形试验

    <正> 上海纺织工学院化纤工场广大职工,在上海化学纤维机械配件一厂、苏州电火花加工研究所、上海十二毛纺厂的协作下,对涤纶异型纤维纺丝成形试验做了大量工作,纺了一批3旦、6旦、9旦的异型短纤维,已加工成毛涤混纺织物,并从试验中得到如下结论:

    1977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成纤维的高速纺丝和切断

    <正> 合成纤维长丝的高速纺丝,特别是纺制涤纶予取向丝在纺丝技术中引起了重大的变化。如纺制75或167分特涤纶长丝的高速纺丝—牵伸变形工艺,有许多文献发表,已是普通的技术了。当然,与常规的纺丝方法相比,提高了机械造价、能量的消耗,特别是增加了压缩空气的费用;而另一方面却提高了产量和省去了牵伸加拈工序。用卷绕速度3300~3800米/分

    1977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聚物加工中结构的发展聚乙烯和聚丙烯纤维熔体纺丝的研究

    成都工学院化纤教研组

    评述了聚乙烯和聚丙烯纤维熔纺中结构发展的实验研究,强调指出施加应力对结晶速度和结晶形态发展的影响。讨论了纤维形态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尤其是“硬弹性纤维”对于其它高聚物的加工操作(例如薄膜挤出),这种研究的适用性也予以了讨论。

    1977年04期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速纺丝——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正> 近年来,合成纤维的纺丝加工技术发展很快,有关技术内容可归纳如下:

    1977年04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时间加热保温条件下的高分子PAN溶液和由此溶液制得的纤维性质的变化

    <正> 提高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问题。现己知道提高聚合物溶液浓度的方法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溶液中引入各种添加剂;一是将溶液长时间地加热保温。从工艺角度看,后法最有前途。但是,以往研究的聚合物分子量(M)均没有超过300,000。

    1977年04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简讯

    <正> 上海织袜三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在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速弹力丝假拈机上采用远红外技术,使假拈机车速提高一倍,加热效果显著提高,降低了机器高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该厂职工在弹力丝假拈机热定型器铝棒丝槽表面采用手工涂刷工艺涂上一层金属氧化物

    1977年04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1976年化学纤维产量

    1977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外动态

    <正> 1976年世界化纤梗概 国外化纤生产者曾对1976年化纤工业的发展作过谨慎小心的预测,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以1975年开始的化纤需求恢复和回升来看,亦未继续到1976年:头六个月的消费量尚能维持在1975年年底时的水平,而后半年已有一些化纤产品的消费降低。 以英国的化纤产品出厂量(Shipment)为例,1976年确要比1975年明显地高(图1),这

    1977年04期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