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启东,侯国政,罗伯良,徐振淼,吴人洁
<正> 一 概述 国内碳纤维的生产发展很快,目前质量不稳定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在线实时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对此国内外均未见有关的报导。一般是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结束后抽样进行测定,测试方法麻烦,费时间,不能及时反应问题,而且还影响连续化生产。
1985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1991年世界纤维需求量预测 Hoechst公司预测1991年世界纤维需求量将达到3600万吨,具体品种要求如附表所示。 由表可见,自1983到1991年间,世界纤维需求量以2.2%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而其中合纤所占比例由36.5%上升到41.0%。但同样是1983~1991年间,西欧的纤维需求量却以每年0.1%的比率逐年衰减,其合纤所占比例也仅从52.0%略微上升至55.8%。
1985年04期 5-11+2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汉兴
<正> 染色性能是化学纤维的重要服用性能之一,由于聚丙烯纤维难以染色,因此影响它在服用领域内的广泛应用。 丙涤共混是一种简单共混改性的方法,即把具有染色功能的聚酯引入成纤的聚丙烯中,以改变丙纶的成份和结构,使其易于染色,本试验即是探讨丙涤共混纤维的微观结构特点和性能。
1985年04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宝璋
<正> 喷气变形技术是近代化纤长丝生产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先进变形技术,是利用空气作动力来改变长丝的结构从而提高其后加工性能和织物的服用性能。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喷气变形丝(下称ATY)和掌握喷气变形工艺技术,对ATY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以Eltex喷气变形机所加工的普通单根或并列多根喂入的ATY为试样,进行了结构测试分析的初步探讨。
1985年04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大俊,庄梦华,周涵新,孙桐
<正> 一 引言 线型聚氨酯是一种(AB)_n型嵌段共聚物,其中A是分子量为数百至数千的脂肪族聚醚或聚酯,称为软段;B是由二异氰酸脂和二醇或二胺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硬段。由于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软、硬段之间要发生相分离,硬段之间以氢键相互作用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区,在聚合物中起着物理交联点的作用。相分离的程度取决于软段分子量、二异氰酸酯和伸链剂的种类以及硬段含量等。
1985年04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正> 1985年3月8~9日,上海纺织局在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主持召开了“150吨/年二步法复合腈纶中间试验鉴定会”。十多个有关单位的数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上海合纤所承担的该项目工艺路线的主要特点是,以硫氰酸钠为溶剂,采用两种成份相同、组份配比不同的共聚单体颗粒,经分别溶解处理,通过复合喷头纺丝成形,纤维发生不对称收缩后,形成三维螺旋永久卷曲。
1985年04期 19-3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惠宝,董义强
<正> 一 前言 涤纶长丝的工艺技术路线主要有低速纺,中速纺和高速纺三种。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三种工艺路线所纺制的卷绕丝在存放过程中纤维结构、力学性质、后加工性能的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科学地推断出它们在实际生产放置过程中达到结构和性能基本不变所需要的“平衡时间”,为生产上合理选择存放时间提供依据。这对生产管理、
1985年04期 20-2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炳海,陈占勋,董振明,许淑贞
<正> 一 前言 聚乙烯醇(PVA)纤维耐水性能较差,缩醛化后的维纶(PVF)虽耐水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染色性、回弹性仍很不理想。樱田一郎等人曾分别研究了PVA纤维经预辐照与一些乙烯基单体的接枝共聚,使接枝产品的耐水性、染色性有所改善。Geacintov等人曾将单体丙烯腈接枝到纤维素上,提高产品的耐水性。另据报道,丙烯腈单体与棉纤维接枝共聚能提高纤维的耐磨性,降低
1985年04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东周,吴震球
<正> 高速纺丝工艺技术开发以来,熔融纺丝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POY经一步拉伸变形加工,即可作成低弹长丝用于各类针织、机织产品。同时POY亦可经过拉伸加捻工艺制成长复丝用于织造。但由于POY的剩余拉伸很小,后拉伸倍数小,一般传统的拉伸加捻机无法满足加工要求,并且常规的拉伸加捻工艺,生产效率低,这将使高速纺的优势大大减弱。为了采用简单的一步法工艺直接生产
1985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巫拱生
<正> 接枝共聚反应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新研究分支,利用接枝共聚反应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已取得一些效果。烯类单体与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羊毛纤维及蚕丝等)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工作进展得较深入,而聚酰胺纤维的接枝共聚虽然开展得较早,但只是在近年来才获得较多的重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各国学者已采用了不少接枝方法,就引发体系而言,归纳起来,最主要有:①辐射引发接枝;②光引发接枝;③化学引
1985年04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 前言 众所周知,针织厂或机织厂在使用DTY作原料进行加工时,最关心的质量指标就是其染色性能。因此,对生产DTY的工厂来说,如何保证DTY的染色均匀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仅关系到工厂的产品销路和声誉,而且关系到工厂的前途。
1985年04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天雁,周海珠,胡文珍
<正> 以酯交换缩聚法生产聚酯切片的某些工艺中,常采用含金属锑和钙的化合物作为缩聚和酯交换催化剂,钴作为调色剂。这些催化剂或添加剂在反应完成后大部份仍留在聚合体中。测定聚酯切片中这些元素的存留量,并与加入量作对比,可以定量判断这些催化剂的流失情况,从而为考察工艺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
1985年04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安秋,江浩
《纤维高分子物的晶胞分析》讲座共分两讲:①照相法:②衍射法。从本期起连续分两期刊载。
1985年04期 48-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正大
<正> 超有光涤纶短纤维是指其消光剂含量为零的高强低伸棉型短纤维。这种纤维主要用于制作亮度高、光泽好的高速缝纫线以及针织用纱。过去一直从日本帝人、仓敷、尤尼吉可、西德恩卡以及美国杜邦等公司进口,是我国化纤品种的缺门,尚属短线产品。
1985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仲芳
<正> 涤纶短纤维的电阻值是考核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大小与可纺性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型号的仪器进行测试——“ZC36型10~(17)Ω超高电阻测试仪”及“YG321型纤维比电阻仪”。以下简称ZC36型和YG321型。
1985年0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行权
<正> 人的五官感觉中(色、声、味、嗅及皮肤冷热痛痒感觉)只有声音及颜色有较合理的测定方法。这些方法不但要测定外界对人体刺激的物理能量大小,而且还要考虑人的生理效应及心理反应等复杂因素。纺织品、纸张、染料、颜料以及彩色印刷,电影电视等产品颜色最终是由人的眼睛来判别它是否鲜艳美观,所以对颜色的测量必须涉及人的视觉效应与视觉心理。光度学是对可见光能量的计量研究,如果它的波长范围扩大到X光、紫外、红外,则称
1985年04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存钢,金同根
<正> 随着化纤工业的发展,纤维成形与后加工对油剂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纤维的静电防止与消除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绝大多数合成纤维因其本身疏水性而易带电,纤维加工时的高速运转使纤维间摩擦、纤维与金属摩擦,也加速了静电荷产生和聚积,造成纺丝、拉伸等工艺中产生毛丝,断头及“三绕”现象,严重时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1985年04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