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膨体连续长丝技术的新进展

    芦长椿;

    阐述了膨体连续长丝(BCF)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从BCF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耗、适应市场能力以及技术开发等诸多方面论述国内外差距,提出看法和建议。

    2006年08期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干法腈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孙晓波;陈锡宏;

    研究了中国干法腈纶生产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干法腈纶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即应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纤维,开发高档产品市场,构筑完整的产业链。

    2006年08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张榕;朱新生;周舜华;濮江;路建美;

    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以及聚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指出:磷系共聚阻燃改性技术辅以其它反应性单体、纳米添加剂等有利于改善涤纶的抗熔滴性和炭化阻燃作用。

    2006年08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研究

    刘芸;薛华育;戴礼兴;

    以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纳米纤维。研究了共混配比、溶液浓度、添加剂含量及电纺电压、喷丝距离等因素对纤维成形及纤维有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再生丝素纤维的柔韧性有一定改善,适当增加PVA在共混物中的含量、提高纺丝液浓度以及纺丝电压有利于改善共混溶液的可纺性。另外,加入丙三醇虽可使纤维直径的均匀性有所提高,但却不利于纤维成形。

    2006年08期 13-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腈纶表面接枝蛋白质改性的基本工艺过程与效果

    杨彦功;

    论述了腈纶表面接枝大豆蛋白质的基本工艺过程与效果,结果表明:腈纶经过表面水解、酰氯化、接枝反应等几个简单步骤就可以接枝上大豆蛋白质表面覆盖层,从而达到对腈纶进行蛋白质化学改性的目的。SEM观察表明:接枝之后,蛋白质将会填充腈纶的表面裂纹与微孔,赋予纤维以新的结构形态。

    2006年08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钛酸酯偶联剂对抗菌沸石/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影响

    冯伟军;郭静;陈伟;张万里;刘金剑;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抗菌沸石进行表面修饰,然后将其与聚丙烯共混造粒并纺丝。对共混切片进行DSC、扫描电镜以及纤维拉伸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的加入能完善共混体系的结晶,提高结晶度,促进抗菌沸石的分散以及减缓共混纤维拉伸强度的下降,其影响程度与钛酸酯含量有关。同时,抗菌沸石含量也是影响共混体系结晶、分散性及纤维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

    2006年08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抗菌剂改性渔用网具材料

    史航;

    将纳米抗菌剂表面经特殊改性处理后,与其他助剂、填料与聚乙烯树脂共混制备有防污性能的渔用网具材料。将试验网片进行浅海挂网试验,通过每月吊挂一块新空白网片的方法来调查不同季节附着生物的种类和附着情况;每月一次定期对试验网片进行附着情况检查、拍照及称重。结果表明:该防污网片具有防污期长、无毒、环保且高效的防污效果。

    2006年08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异黄酮含量的检测

    张德良;

    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论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异黄酮主要以糖苷型结构存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分子中;经洗涤后,异黄酮含量仍然很高。

    2006年08期 26-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44 dtex/12 f涤纶全拉伸丝的工艺研究

    戴玉萍;

    在对44dtex/12fFDY长丝进行产品开发时,通过对喷丝板、纺丝速度、上油方式、拉伸定型等工艺条件进行调整,解决了44dtex/12f产品的生产不稳定、产品等级率低的问题。最终产品的强度为4.25cN/dtex,伸长28.0%,满卷率达到98%。

    2006年08期 29-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蓄光纤维的开发与工艺讨论

    黄碧玉;

    蓄光纤维是通过用碱土类硅酸盐荧光粉体或氧化铝加稀土元素组成的发光粉体,制成一定浓度母粒切片,用母粒来纺丝。粉体在纺丝时最易产生“团聚”现象。主要讨论粉体在切片中的均匀分布性以及运用两步法开发的蓄光涤纶长丝从原料、过滤材料到工艺参数等关键点的选择。

    2006年08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含油率对锦纶预取向丝加工性能的影响

    徐进云;郑帼;魏俊富;

    研究了不同含油率对锦纶预取向丝(POY)加工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油率过低或过高都会对锦纶POY的条干均匀度、纤维表面的油膜状态以及POY在加弹过程中的可纺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006年08期 3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速卷绕机卷绕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魏建;匡江红;陈帅;陈振坤;

    卷绕方法是化纤长丝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分析化纤生产工艺和卷绕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高速卷绕机的各种卷绕方法,为在生产过程中灵活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手段,对提高化纤装备现代化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2006年08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膨松性测试新方法探讨

    陆军;赵付平;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试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的膨松性能的方法——抽真空法。指出抽真空法可以较好地评价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产品的膨松性,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适用于沙发用中空纤维、需要抽真空处理的以及对膨松性要求较高的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的膨松性的测试。

    2006年08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在机织物中的应用

    陈丽华;郭凤芝;潘海音;

    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在机织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不同结构的PTT纤维的纯纺和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服用性能如弹性回复性、折皱回复性、刚柔度、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可以得出:利用PTT纤维可得到柔软、悬垂、抗皱的弹性机织物。

    2006年08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行业动态

    2006年08期 50+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酯瓶回收(水洗)

    Dario Previero;金磊;

    聚酯瓶使用的大量增加使得全世界范围内对于作为替代原生材料的二次原料——再生聚酯瓶片的回收及使用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

    2006年08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业织物用单丝

    Herbert De Breuck;沈莉莉;

    2006年08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