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建军;李欣欣;刘子涛;林珩;庄启昕;韩哲文;
由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DAR)和对苯二甲酸(TA)在多聚磷酸(PPA)中进行缩聚反应制得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聚合物溶液,然后在液晶状态下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得到PBO纤维。为了提高PBO纤维的力学性能,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单孔纺丝时各种纺丝条件对PBO纤维力学性能影响的关联序,深入研究了纺丝温度、纺丝压力、气隙段长度、纺丝速度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各因素的影响机理。
2006年1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 潘婉莲;刘兆峰;胡祖明;陈蕾;诸静;于俊荣;
采用凝胶纺丝-超拉伸技术纺制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采用双折射法、DSC热分析法对不同拉伸级数的纤维进行了结构分析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纤维的取向度、结晶度及热性能得到了提高,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得到改善,可得到纤维强度大于30cN/dtex,模量超过1200cN/dtex的高性能纤维。
2006年1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5 ] - 张滇溪;许海霞;李振国;胡盼盼;刘兆峰;
讨论了纤维素在多聚磷酸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和液晶性。采用适当的配比,纤维素能够溶解于多聚磷酸并形成各向异性溶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彩色图片。溶液温度、纤维素聚合度、纤维素浓度对液晶性均有影响。溶液受热后,彩色图像会消失。
2006年1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4 ] - 白秀娥;管新海;
研究了碱处理对PTT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TT纤维经碱处理后,表面形成明显的坑穴,结晶结构和热性能变化不大,强度有所降低,吸湿性能、染色性能有所提高。当减量率达到16.35%时,其上染率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对改善PTT纤维的染色性能及开发PTT纤维混纺或交织物同浴碱处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2006年1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 ] - 朱新生;庞娟;周正华;石小丽;
研究了醋酸丁酸纤维素(CAB)的静电可纺性,主要探讨了纺丝液的浓度、纺丝电压、固化距离和溶剂对CAB静电纺丝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体积百分比为10% ̄50%范围内,随着CAB的浓度的增加,经历从颗粒到珠节最后再到形成纤维;纺丝电压的增加和固化距离变大均导致纤维直径变小。醋酸-丙酮混合溶剂的体积比在2∶18和13∶7范围内是CAB静电纺丝的合适溶剂。
2006年1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0 ] - 李峻青;徐用军;张怀志;
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经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单丝表面及其与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试样的层间剪切断口;通过层间剪切强度比较了吸收剂量对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并根据GB/T3362—1982标准比较了辐照前后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显得到改善,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ILSS,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和接枝率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当辐照剂量小于250kGy时,碳纤维的复丝拉伸强度有所提高。
2006年1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2 ] - 葛明桥;曹远虑;李永贵;
为了提高聚丙烯纤维的吸附性能,采用热致相分离和共混纺丝方法制备了改性烟用聚丙烯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变焦显微镜观察了改性烟用聚丙烯纤维的形态结构,用纤维表面动态张力仪测定了其对水的接触角。研究表明:改性烟用聚丙烯纤维具有类似于醋酸纤维的结构形态,对水的接触角降低,纤维的极性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
2006年11期 24-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王群;齐鲁;
主要介绍了丝胶蛋白优异的护肤功能,以及国内外丝胶蛋白在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丝胶蛋白应用于纤维与纺织品中不仅具有护肤保健功能而且改善了纤维与纺织品的各种服用性能,在开发新型功能纤维及纺织品中具有广阔前景。
2006年11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5 ] - 张玉芳;庞雅莉;
针对复合材料对增强纤维表面良好粘合力的要求,详细综述了提高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润湿性的各种改性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各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工业化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同时介绍了改性纤维的性能表征方法。
2006年11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开小明;郑学根;邱晓生;
根据凝胶色谱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凝胶色谱在腈纶聚合原液除杂、腈纶纺丝溶剂除铁、腈纶废水预处理等三个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凝胶色谱即使长期使用也无需用化学试剂再生,使用寿命比离子交换树脂更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溶剂净化手段。
2006年11期 37-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傅科杰;李峥嵘;杨力生;童鲁波;
开发出了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较高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棉、尼龙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实验表明:对于不同比例的聚乳酸混纺产品,实测结果与理论比例的绝对误差小于±1%;在95%的置信度下,对同一混纺比例的聚乳酸混纺产品,连续测10次所得结果的置信界限小于±1%。
2006年1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郑正举;
通过对熔体质量和工艺条件的选择,采用喷丝板孔径0.13mm,纺丝温度296℃,侧吹风风速0.35m/s,集束点位置600~700mm,纺丝速度2750m/min,以及适当控制其它工艺条件,纺得涤纶POY微细旦丝的断裂强度2.48cN/dtex,断裂伸长率127.6%,可满足后加工要求。
2006年1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查安霞;衣卫京;
以竹炭母粒、聚酯切片为原料,在普通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上纺制三维卷曲中空竹炭涤纶短纤维,并对其干燥、纺丝成形、拉伸、热定型等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原料的把关、前后纺工艺的调整,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三维卷曲中空竹炭涤纶短纤维。
2006年1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