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用原料及相关技术

  • 生物基聚酯技术的新进展

    芦长椿;

    介绍了Virent公司和Anellotech公司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技术的研发现状及Avantium公司开发的生物基聚呋喃二羧酸乙二酯(PEF)技术及产品的性能特征,并就生物基聚酯技术的变革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一简要分析。

    2017年06期 v.46;No.34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纤维研究及生产技术

  • PLA/PHBV纤维的热学性能

    赵钰;沈兰萍;王瑄;伍泓宇;

    对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纤维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收缩测试及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A/PHBV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32℃左右,体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PLA/PHBV纤维的DSC曲线有两个熔融峰,PLA组分的熔融峰温度为149℃,PHBV组分的熔融峰温度为161.8℃;PLA/PHBV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为7.5%,表现出了良好的热收缩性能;PLA/PHBV纤维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

    2017年06期 v.46;No.340 6-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超细聚丙烯纤维的毛丝控制探究

    李顺希;许志强;詹莹韬;占海华;

    以专用聚丙烯切片为原料,采用常规纺丝方法制备了可用于电池隔膜生产的单丝纤度为0.5 dtex的超细聚丙烯纤维。针对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程度不一的毛丝,从纺丝组件、纺丝温度、拉伸倍数、丝路器件与预网络器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及时清理设备与更换导丝器等丝路器件对减少或杜绝毛丝出现并无明显作用;试验范围内,在生产细旦或超细多孔全拉伸纤维时可选择更小的预网络压力或不使用预网络器。

    2017年06期 v.46;No.34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防螨抗菌聚酯纤维的开发

    刘萍;冯忠耀;杨卫忠;

    以非溶出性、无机陶瓷防螨剂及太极石等原料制备微米级蓄热防螨陶瓷粉末,以硝酸银、氯化钠、偏钛酸等原料制备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抗菌粉体,进而制备蓄热防螨陶瓷母粒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抗菌母粒,经共混纺丝得到防螨抗菌聚酯纤维。该纤维具备防螨、抗菌、促进新陈代谢、安全环保的特点。

    2017年06期 v.46;No.34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滤棒回收工艺探索及应用

    李景权;沈靖轩;肖维毅;尧珍玉;

    介绍了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滤棒的回收工艺流程,采用这种工艺回收的二醋酸纤维素材料,可以做为烟用丝束生产原料的掺配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保目的,解决了烟草废弃物的处理难题。

    2017年06期 v.46;No.34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行业动态

  • 江苏省高性能纤维实验室落户仪征化纤

    郑宁来;

    <正>近日,江苏省高性能纤维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落户仪征化纤。江苏省高性能纤维重点实验室是江苏省为推进高性能纤维行业发展、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而建立的研发平台。2013年7月,仪征化纤作为江苏省100家重点自主创新企业和第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承建了该实验室项目。仪征化纤充分发挥自身高性能纤维应用和共性技术研究优势,将该实验室建在公司研究院内,对原有的3 700 m2实验室进行改造,添置大型研究设备20多台,建成对位芳纶实验室、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实

    2017年06期 v.46;No.34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研发可染氨纶

    郑宁来;

    <正>日前,江苏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成功研发并生产出了可染氨纶系列产品。氨纶通常被誉为"纺织品中的工业味精",织物中如果加入约5%的氨纶便会具有良好的弹性。但是,由于本身分子结构中没有亲染料基团,导致常规氨纶的染色性能和色牢度较差。针对普通氨纶的染色性能差,其织物容易出现露白、闪光(发亮)和露色等问题,杜钟新奥神氨纶公司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新工艺,使用分子结构改性和物理共混技术,增加氨纶染料的作用基团,提

    2017年06期 v.46;No.34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哈佛大学开发便携式纺丝装置

    郑宁来;

    <正>纺制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利用离心力、毛细管力、电场力、拉伸力、吹塑、熔融和蒸发等方法,这些制作方法各有利弊,而且都需要繁重的设备和一定的室内条件。近日,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轻巧便携的纳米纤维纺丝装置,并将这项研究在《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上发表。这种便携式纳米纺丝设备生产效率高,而且可以精确控制取向。研究者们通过调整纤维取向和沉积方式,建造纳米纤维支架。这种支架可以模拟身体里高度定向的组

    2017年06期 v.46;No.340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对位芳纶国产化进程加速

    钱伯章;

    <正>2016年,全球对位芳纶产能约8.1万t,主要集中在美国、亚洲和欧洲。生产企业也较为集中,主要有美国杜邦、日本帝人、韩国科隆(Kolon)、晓星,中国烟台泰和新材料、蓝星(成都)新材料等公司,其他国家或公司仅有少量生产。其中,杜邦和帝人公司的产能合计7.4万t/a,约占全球总产能的91%。目前杜邦是全球最大的对位芳纶生产公司,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50%。2016年全球对位芳纶消费量约为6.3万t,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亚洲。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2017年06期 v.46;No.34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上海石化原液着色腈纶实现出口

    钱伯章;

    <正>2017年5月23日,上海石化原液着色腈纶首次实现出口,200 t产品成功销往西亚。该公司原液着色腈纶产品质量在获得国内客户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外用户的肯定。原液着色腈纶是上海石化研发的一款新产品。它的最大亮点是自带颜色出厂,这是因为生产人员在纺丝溶液中加入着色剂,制成带色原液,再经纺丝工序而制成,实现在纤维"基因"深处进行着色。这种前期着色的方法,同后道染色相比,不仅可以省去下游企业自行着色带来的环保压力和能源消耗,

    2017年06期 v.46;No.340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18届新型纤维原料在针织及其他相关行业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正>主办单位:全国合成纤维科技信息中心全国针织科技信息中心承办单位:《合成纤维》杂志、《针织工业》杂志各化纤、针织企业及相关单位: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局势,"科技创新、智能织造、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纺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我国纤维材料领域的科技革新正推动着纤维产业的全新发展,使得科技纤维与时尚针织产业日益高度融合。为了更好地建立产业链集成创新,链接共赢,加强智能纤维、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材料在针织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转化应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由全国合成纤维科技信息中心、全国针织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

    2017年06期 v.46;No.340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性能纤维及应用

  • 高模型碳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邹豪;李伟东;彭公秋;刘刚;辛玲;张月义;

    综述了国内外高模型碳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上浆剂研制和应用情况,并基于高模型碳纤维性能特点对其在航天器结构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高模型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7年06期 v.46;No.340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8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再生纤维

  • 微醇解-液相增黏法制备高品质再生聚酯

    邢喜全;秦丹;钱军;王方河;阮佳伦;

    为了寻求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再生方法,提出了微醇解与液相增黏结合的方式回收废旧聚酯(PET)纺织品。通过工艺探索及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m[Zn(OAc)2]∶m(EG)∶m(PET)=1∶2.5∶1 000,醇解温度280℃,醇解时间10 min,自由沉降反应器温度275℃、压力4.0×104Pa,圆盘成膜反应器温度280℃、压力100 Pa。制备的再生PET熔体的特性黏度为0.658 d L/g,多分散性系数为2.14。与不经微醇解直接液相增黏的工艺对比,该再生方法使过滤器使用周期延长1.8倍,螺杆的加热和电机功率降低16%,节约了大量的能耗;且能够有效解决液相增黏过程中旋风分离器管道与反应釜之间管道堵塞和蒸汽喷射泵冷凝器易结焦的问题。

    2017年06期 v.46;No.340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纤维后加工及应用

  • 石墨烯在纤维导电涂层中的应用进展

    宋长远;王瑄;王煦漫;陈鹏;王魁;

    导电复合纤维目前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工业与民用业,在电子产品、运动传感以及医学领域也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中导电成分被覆型的导电复合纤维,制备工艺简单并且导电性良好。石墨烯自身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经改性或与其他导电材料复合后作为导电涂层被覆在纤维表面制成导电复合纤维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结合近期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综述了石墨烯在纤维导电涂层中的应用进展。

    2017年06期 v.46;No.340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7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可穿戴体温监测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袁蒙;张辉;田伟;

    可穿戴体温监测设备具有柔性穿戴特性,可实现长时间实时体温监测和记录,当体温数据超过自主设定的阈值会自动发出警告。综述了穿戴式体温设备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并对可穿戴体温监测设备中的传感器、通信系统和穿戴系统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对可穿戴体温监测系统未来发展的技术难点进行总结和展望。

    2017年06期 v.46;No.340 36-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1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智能调温涤/棉针织面料的开发与性能

    杨静;刘艳君;

    为研究涤/棉针织面料经交联后的调温性能,以细度为15.6 tex的涤/棉混纺纱为原料,编织出纬平针、1+1罗纹、罗纹半空气层、罗纹空气层4种基本组织结构,用复配比为1∶9的试剂PEG-800和药用PEG-1000作为单一相变材料,并用2D树脂作为交联剂处理这4种织物,对交联后织物进行热活性测试以及力学性能和热湿舒适性测试。结果表明:除罗纹空气层组织外,交联后其它三种织物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针织物服用性能要求,从而证明开发该智能调温面料是可行的。

    2017年06期 v.46;No.34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组织结构对防紫外凉爽织物性能的影响

    张慧敏;沈兰萍;

    以云母冰凉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防紫外涤纶纱为原料,设计开发具有防紫外、凉爽功能的斜纹组织、透孔组织和小提花组织三种组织结构的单层织物,并对这三种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基本性能、防紫外性能和导湿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组织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优选出小提花组织为综合性能最佳的织物结构。

    2017年06期 v.46;No.34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测试与标准

  •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别三种弹性纤维

    连秋燕;邱尚仁;施点望;裴德君;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聚氨酯纤维、二烯类和聚烯烃3种弹性纤维的鉴别方法。裂解温度为600℃时,可以最大限度同时显示聚氨酯纤维、二烯类和聚烯烃3种弹性纤维样品特征。聚氨酯纤维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不同聚合度(—O—CO—N—)n的中间体;特征离子碎片峰是荷质比(m/z)=71。二烯类纤维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异戊二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柠檬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β-律草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西柏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等;特征离子碎片峰是m/z=68、79、93等。聚烯烃纤维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烯烃和烷烃;特征离子碎片峰是m/z=55、57等。

    2017年06期 v.46;No.34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