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宗家;虎龙;李年华;戴俊宏;
通过调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氢能储存及电池包壳体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讨论高压储气瓶及电池包壳体的分类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2023年10期 v.52;No.416 54-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梦娜;刘振华;安亚强;
沥青作为施工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隔音等优点,但其在抗低温、高温等方面存在缺陷。选取纳米TiO2/ZnO以及玄武岩纤维作为改性剂,通过高速剪切法制备改性复合沥青混合材料,并借助于响应曲面法,确定了其油石比、纳米改性剂以及玄武岩纤维的最佳配比,有效改善了复合沥青混合材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及高温抗车辙性能。
2023年10期 v.52;No.41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巍;赵永伟;龙琰;张二杰;姜志强;
采用水损坏敏感试验、冻融试验、半圆弯曲试验探讨了不同旧料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旧料掺量,各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比增加,弹性模量受水的影响比较小,但会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脆化性增强,当旧料掺量达到一定量后,其对混合料的抗裂性影响减小。相同条件下,增大旧料掺量,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之增加,其脆性、刚性化现象更突出;升高温度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式呈黏弹性,相同旧料掺量下,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裂及抗形变性能较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
2023年10期 v.52;No.416 62-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旖荧;
聚丙烯在绝缘电缆中的应用广泛,但在长期腐蚀环境下服役后易产生绝缘性变差、力学强度降低等问题,而通过掺加纳米碳酸钙实现改性处理,可改善其绝缘性能。为此,基于聚丙烯与碳酸钙无机纳米粒子等材料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相关性能开展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95.5%的聚丙烯与质量分数3%的纳米碳酸钙配比下的试验组具备优良的电绝缘性,其介电常数为3.12,交流和直流击穿强度均远高于规范规定的20 kV/mm;该配比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相比未掺加碳酸钙试验组有所降低,但仍符合规范使用标准;热空气老化与酸碱老化处理后,其拉伸强度与击穿强度也满足使用需求。分析认为,所述配比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适用于高压电缆材料。
2023年10期 v.52;No.41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林;李鸣杰;沈昭;方天星;邓建华;
为研究孔洞对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对开有孔洞的玄武岩纤维夹芯板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考察孔径大小和冲击位置不同对其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孔洞会降低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孔径和冲击点距孔洞距离的增大,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急剧下降;在冲击点距孔洞距离2 cm、冲击能量20 J条件下,孔径由4 mm变化至10 mm,夹芯板最大位移增加了39.06%。
2023年10期 v.52;No.41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勇;
传统混凝土因抗拉强度弱、延性差等缺陷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大型工程建设需求,而在性能改良方面,将纤维作为增强体掺入混凝土实现改性是常见途径,其中玄武岩纤维又以加工性强、成本较低以及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纤维增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体积分数与混凝土7 d和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有助于指导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
2023年10期 v.52;No.41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范佳明;徐杰;李韶华;牛月冰;
为优化公路工程疲劳性能,使用SBS改性沥青、矿料、玄武岩纤维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分析不同配合比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马歇尔试验分析结果显示:矿料初始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0%,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SBS改性沥青质量分数分别为0.35%、4.55%时,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将其制备为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板后用于公路路面养护,在多种应变工况中,公路路面疲劳寿命次数变多,劲度模量变大。由此证明,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板具备优化公路工程的抗疲劳性能,延长沥青路面应用寿命的能力。
2023年10期 v.52;No.41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