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及相关技术

  • 一种浓缩液直接回用生产尼龙6切片的生产方法

    胡强;

    为提高萃取液的利用率,采用裂解工艺,先对尼龙6聚合过程中未完全反应的低聚物和单体进行解聚,解聚后的产物直接进入反应器中,可用于高黏度有光尼龙6切片的聚合生产中。对比了优化前后的聚合工艺流程,具体介绍了纯化、浓缩、裂解、聚合、切粒、萃取、干燥等工序。采用优化工艺,既省去了复杂的蒸馏和精制工序,又节约了能源,制得的高黏度有光尼龙6切片的分子质量分布可达1.008左右。

    2023年10期 v.52;No.4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 《纺织器材》2024年征订启事

    <正>《纺织器材》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和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由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陕西纺织器材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科技综合期刊(ISSN 1001-9634,CN 61-1131/TS),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技术专论、生产实践、应用研究、革新改造、综合述评、科学管理、标准与检测、新品之窗等。本刊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 400 300 007 800。

    2023年10期 v.52;No.41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纺织导报》2024年征订启事

    <正>《国际纺织导报》(双月刊),大16开,全彩色印刷,定价每期12元,全年72元,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743/T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7-6867,国内邮发代号4-245。《国际纺织导报》由东华大学主办,德国著名的专业出版机构协办,与世界纺织界知名期刊《Melliand》和《Chemical Fiber》同步报道国际上纺织及化纤领域的各类研究成果和工艺发展趋势,介绍国际上重要的学术会议及专业领域的技术经济信息,并同时报道中国纺织及相关领域内科研、生产及应用的最新成果和资讯。

    2023年10期 v.52;No.41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纺织导报》2024年征订启事

    <正>《纺织导报》杂志(双月刊)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的导向性科技期刊。邮发代号82-908,每逢单月5日出版,大16开,全铜版纸彩色精美印刷。全年6期,每期25元,全年定价150元。本刊已开通在线投稿系统,请登录《纺织导报》官方网站www.texleader.com.cn注册投稿。

    2023年10期 v.52;No.41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纤维研究及生产技术

  • 原液着色涤纶的发展与挑战

    刘宇;胡海蓉;

    阐述了涤纶及其织物的染色方法的原理与特点,对原液着色涤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介绍。与染色涤纶相比,原液着色涤纶具有色牢度高、成本低、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程度高等特点,符合当今绿色、环保、低碳的时代主题。指出原液着色涤纶在高品质色母粒开发、颜色标准体系建立、上下游联盟建立等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未来可加强改进,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期 v.52;No.41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纤维后加工及应用

  • 合成纤维吊索的特性及应用

    侯兵兵;周家德;李航宇;王宇骅;王科琴;李彦希;

    介绍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合成纤维吊索及其特点,并结合标准规范对合成纤维吊索的极限工作负载、安全系数、设备直径与吊索直径比值等设计要素进行系统阐述,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合成纤维吊索的标准和船级社规范的现状,最后对合成纤维吊索的安全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吊索的设计选型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10期 v.52;No.416 9-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相变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徐炎炎;侯琳;樊争科;王进美;樊威;

    基于相变调温机制,从纺织用相变材料的优选、相变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制备与表征等方面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相变材料在纺织品中应用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与措施,分析了微胶囊共混纺丝、中空纤维填充和皮芯复合纺丝等相变调温纤维材料制备技术,介绍了通过相变纤维共混与后整理两种途径实现相变材料与织物结合的加工技术,对比了目前调温纺织品的测试表征方法,并对未来相变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认为应该深入研究相变材料的制备、相变材料的封存、相变材料与纺织品的高效结合技术,并尽快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

    2023年10期 v.52;No.41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新技术纤维与仿生材料的智能服装设计

    张鸽舞;

    为更好地提升服装应用价值,推动智能科技装备在服装产业中的应用,基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理念,论述了智能服装中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以及柔性可穿戴仿生材料的分类与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智能服装在医疗、运动及保健领域的市场化应用要素。基于智能服装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提出关注可持续性设计、注重功能多样化体系及推动设计产品商业转化是智能服装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3年10期 v.52;No.41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织物基蒸发冷却芯体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封彦;彭江伟;

    选择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涤纶纺黏衬布、麂皮绒织物、Coolpass针织面料、Coolmax针织面料5种织物,采用聚丙烯黏合剂黏合织物与塑料基板制成织物基蒸发冷却芯体材料,测试了芯体材料的剥离强力和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织物与塑料基板的最高剥离强力达456 N,对模拟数据中心的最高降温效果可达4.72℃。

    2023年10期 v.52;No.416 24-2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纺丝油剂乳化性能研究

    贾晓龙;袁婷娇;吕红;刘涛;

    为研究纺丝油剂在连续化生产线上使用的最适配制温度、最佳配制方式、最优配制顺序,设计了正交试验,获得8种不同的油剂乳化液样品,对不同样品进行乳化性能研究分析,通过数据对比、筛选,最终得到纺丝油剂满足生产的最佳配制方案,即在先油后水的配制顺序下,按照分步式加入法进行乳化液配制,配制温度控制为40℃,该配制方案目前已在大安、惠大两公司生产线上推广使用。

    2023年10期 v.52;No.416 28-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高性能纤维及应用

  • 紫外交联UHMWPE纤维的耐热性能研究

    董天泓;郭亚东;王新鹏;郭俊谷;王依民;何勇;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是已知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但是其耐热性能较差,因而耐热改性是当前UHMWPE纤维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自制紫外交联UHMWPE纤维(CL)和2种线性市售UHMWPE纤维(A、B)的耐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测定凝胶质量分数后,采用纤维强伸度仪、声速取向仪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仪器,对CL及市售纤维的耐热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及讨论。CL的热断裂温度较市售纤维提高了近70℃,表明紫外交联改性后UHMWPE纤维的耐热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2023年10期 v.52;No.41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现状

    荆云娟;崔博;马军;张泾龙;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前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及下游调研和分析了国内外目前碳纤维市场规模以及国内碳纤维产业存在的问题,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同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展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2023年10期 v.52;No.416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专利角度分析全球芳纶产业发展趋势

    高欢;田会双;王玉萍;赵润;

    芳纶作为高性能有机材料的典型代表,已广泛用于国防和民用领域,是我国关键战略物资之一。从专利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芳纶产业的全球发展趋势,包括全球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布局地域分布、专利申请人分布的分析。最后,总结了芳纶产业的专利特点,并对芳纶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提升产品和技术价值,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2023年10期 v.52;No.41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测试与标准

  •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碳纤维生产中的应用

    马玉红;潘海英;宁瑾花;

    为了找到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批量聚合液与原丝品质便捷、准确、快速检测评价的方法,将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干喷湿纺聚丙烯腈聚合液的固含量和原丝含油率、含水率的检测中,并与干燥失重法和索氏萃取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可以成功配套高效、大规模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工艺,满足高频次样品快速检测需求。

    2023年10期 v.52;No.41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再生技术及材料

  •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压电性能的表征

    界璐;周莹莹;

    羊毛角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且含有大量的氨基、羧基等亲水基团,是一种无毒、亲肤的可再生绿色物质。毛纺行业每年产生约10万t羊毛纤维废料,因为短羊毛纤维不适合纺纱而被填埋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将废旧羊毛纤维加以利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征了羊毛角蛋白的结构,并探索了其在压力传感器领域的应用,通过还原法提取废旧羊毛纤维中的羊毛角蛋白,对于废旧羊毛纤维的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0期 v.52;No.416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复合材料

  • 碳纤维复材在氢气储存和电池包壳体的应用现状

    李宗家;虎龙;李年华;戴俊宏;

    通过调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氢能储存及电池包壳体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讨论高压储气瓶及电池包壳体的分类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2023年10期 v.52;No.416 54-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纤维改性复合沥青混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马梦娜;刘振华;安亚强;

    沥青作为施工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隔音等优点,但其在抗低温、高温等方面存在缺陷。选取纳米TiO2/ZnO以及玄武岩纤维作为改性剂,通过高速剪切法制备改性复合沥青混合材料,并借助于响应曲面法,确定了其油石比、纳米改性剂以及玄武岩纤维的最佳配比,有效改善了复合沥青混合材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及高温抗车辙性能。

    2023年10期 v.52;No.41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旧料掺量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杨巍;赵永伟;龙琰;张二杰;姜志强;

    采用水损坏敏感试验、冻融试验、半圆弯曲试验探讨了不同旧料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旧料掺量,各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比增加,弹性模量受水的影响比较小,但会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脆化性增强,当旧料掺量达到一定量后,其对混合料的抗裂性影响减小。相同条件下,增大旧料掺量,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之增加,其脆性、刚性化现象更突出;升高温度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式呈黏弹性,相同旧料掺量下,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裂及抗形变性能较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

    2023年10期 v.52;No.416 62-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压电缆材料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苏旖荧;

    聚丙烯在绝缘电缆中的应用广泛,但在长期腐蚀环境下服役后易产生绝缘性变差、力学强度降低等问题,而通过掺加纳米碳酸钙实现改性处理,可改善其绝缘性能。为此,基于聚丙烯与碳酸钙无机纳米粒子等材料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相关性能开展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95.5%的聚丙烯与质量分数3%的纳米碳酸钙配比下的试验组具备优良的电绝缘性,其介电常数为3.12,交流和直流击穿强度均远高于规范规定的20 kV/mm;该配比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相比未掺加碳酸钙试验组有所降低,但仍符合规范使用标准;热空气老化与酸碱老化处理后,其拉伸强度与击穿强度也满足使用需求。分析认为,所述配比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适用于高压电缆材料。

    2023年10期 v.52;No.41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孔洞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泡沫夹芯板冲击性能的影响

    何林;李鸣杰;沈昭;方天星;邓建华;

    为研究孔洞对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对开有孔洞的玄武岩纤维夹芯板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考察孔径大小和冲击位置不同对其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孔洞会降低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孔径和冲击点距孔洞距离的增大,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急剧下降;在冲击点距孔洞距离2 cm、冲击能量20 J条件下,孔径由4 mm变化至10 mm,夹芯板最大位移增加了39.06%。

    2023年10期 v.52;No.41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戴勇;

    传统混凝土因抗拉强度弱、延性差等缺陷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大型工程建设需求,而在性能改良方面,将纤维作为增强体掺入混凝土实现改性是常见途径,其中玄武岩纤维又以加工性强、成本较低以及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纤维增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体积分数与混凝土7 d和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有助于指导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

    2023年10期 v.52;No.41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公路工程用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板的性能

    范佳明;徐杰;李韶华;牛月冰;

    为优化公路工程疲劳性能,使用SBS改性沥青、矿料、玄武岩纤维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分析不同配合比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马歇尔试验分析结果显示:矿料初始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0%,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SBS改性沥青质量分数分别为0.35%、4.55%时,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将其制备为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板后用于公路路面养护,在多种应变工况中,公路路面疲劳寿命次数变多,劲度模量变大。由此证明,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板具备优化公路工程的抗疲劳性能,延长沥青路面应用寿命的能力。

    2023年10期 v.52;No.41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