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及相关技术

  • 我国碳酸酯类电解液溶剂的产业现状

    王佳臻;

    电解液溶剂与电池的综合性能息息相关。介绍了目前国内常用的电解液溶剂及其物理性质,其中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用量最大。同时主要介绍了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的现阶段生产技术,对比了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主流工艺。最后分析了当前两种主要电解液溶剂的产能及市场情况,并提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2025年01期 v.54;No.43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化PTA生产系统催化剂回收效率的探讨

    张鑫驰;任伟豪;郑国强;李丽;杨雷红;

    为提高催化剂回收效率,对沉淀剂的采用、沉淀pH值和搅拌器转速等因素进行探究,结合催化剂回收产生废水中催化剂的浓度,分析得出催化剂回收装置在最佳效果时的工艺参数。对催化剂回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保证催化剂回收率,减少污水中的催化剂含量,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减少新鲜催化剂的使用量,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2025年01期 v.54;No.43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行业动态

  • 浙江仙鹤芳纶项目进入试产阶段

    <正>近日,浙江仙鹤艾迈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 000 t间位芳纶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这将为衢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该项目总投资约11.351亿元,新建原液车间、纺丝车间、新材料车间、动力车间等生产车间,主要购置8条聚合生产线、4条纺丝生产线、2条沉析线、2条芳纶新材料生产线和2套溶剂回收装置,形成年产6 000 t间位芳纶材料的生产能力。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项目一期总投资约6.4亿元,新建4条聚合生产线、2条纺丝生产线、1条沉析线、1条芳纶新材料生产线、1套溶剂回收装置和1套氯化铵精制装置,形成年产3 000 t间位芳纶材料生产能力;项目二期总投资约5.0亿元,新建4条聚合生产线、2条纺丝生产线、1条沉析线、1条芳纶新材料生产线、1套溶剂回收装置,形成年产3 000 t间位芳纶材料生产能力。

    2025年01期 v.54;No.43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尤尼吉可公司退出非织造布业务

    <正>近日,日本企业尤尼吉可(Unitika)宣布将全面退出纺织业务,并计划出售旗下的非织造布和纤维部门。这一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要知道,这部分业务占据了公司整体收入的约40%,其中非织造布产品包括在日本和泰国生产的聚酯纺粘和水刺非织造布,年产能约3万t。尤尼吉可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近年来,中国在纺织行业的快速崛起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尼吉可则深受其影响,公司预计2024财年将净亏损103亿日元,这是连续第二年的亏损。与此同时,公司股东权益从今年3月底的294亿日元减少到9月底的73亿日元,进一步压缩了其生存空间。尽管尤尼吉可早在2014年便启动了业务调整计划,包括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泰国并削减成本,但这些努力未能扭转局势。加之近期日元的持续疲软,企业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2025年01期 v.54;No.431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最大载客量碳纤维船舶正式交付

    <正>12月31日,由中国船舶集团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承接、广东省港航集团旗下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国香港新渡轮500客位碳纤维高速客船“新明珠3”号在中国香港正式签字交付。据介绍,该船是目前全国载客量最大的碳纤维船舶。“新明珠3”号是中国船舶集团广州公司批量承接的中国香港新渡轮离岛项目共11艘船舶的第8艘。该船为碳纤维常规动力推进高速客渡船,船长44.75 m,船宽11 m。该船采用碳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材料有质量轻、耐腐蚀等优势;相比传统船舶,碳纤维船航行时噪音更低,同时能进一步节省燃油、降低维护费用,具备显著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优势。

    2025年01期 v.54;No.4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催化热固性塑料重整的复合材料回收技术

    <正>在工业化世界中,碳纤维材料几乎无处不在,从曲棍球棒到客机,它存在于各类物品之中。全世界每年生产数十万吨碳纤维,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实用、性价比高的碳纤维回收方法。但是碳纤维由碳原子链在基体中结合而成,要将其回收制成新的有用材料格外困难。“它通常是一种与基体结合的编织材料,基体往往由环氧树脂或聚苯乙烯制成,能将其固定在一起,”堪萨斯大学分子生物学欧文·S·约翰逊杰出教授伯尔·奥克利说,“你面对的是织物和基体的混合物,所以目标是回收织物以便重复利用,并且在不产生有毒物质或废弃物的情况下溶解基体。理想情况下,你希望从中回收价值。”

    2025年01期 v.54;No.431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星宇二期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项目进入试产阶段

    <正>星宇安防科技集团星宇呈阳新材在山东高密经济开发区星宇安防科技产业园的二期年产4 800 t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投产在即。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6 000 t。采用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的防护手套比重小、耐腐蚀、抗切割、防穿刺,能够在高风险环境中为产业工人提供有效安全防护。为了抢占这一行业新赛道,星宇安防科技集团早在2014年就上马了防切割手套生产项目。

    2025年01期 v.54;No.431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纤维研究及生产技术

  • 光响应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孙振波;王建伟;刘培强;

    在聚氨酯(PU)弹性纤维制备过程中引入1,3,3-三甲基吲哚-奈谔嗪(TINS)光响应变色材料,通过现有干法纺丝工艺制备TINS/PU光响应弹性纤维。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TINS,PU弹性纤维可以表现出极快的光响应变色功能;随着TINS添加量的增加,TINS/PU纤维光响应变色时间也随之延长,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0‰、0.20‰TINS的PU纤维的光响应变色时间分别约为3、7、9 s,并且纤维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2025年01期 v.54;No.43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柔绒涤锦复合预取向丝的工艺探讨

    李建邺;沈良华;胡怡墨;

    超柔绒涤锦复合纤维由聚酯(PET)、聚酰胺6(PA6)两种原料生产,探讨了260 dtex/72 f、8橘瓣形涤锦复合纤维的纺丝卷绕工艺。结果表明,当PA6切片的含水率控制在6×10~(-5)以内,PET纺丝温度为(288±1)℃,PA6纺丝温度为(270±1)℃,含油率为0.32%,卷绕速度为2 950 m/min时,涤锦复合纤维的各项技术指标优良。

    2025年01期 v.54;No.43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有光三叶形涤纶FDY的生产工艺调试

    宋作强;许群群;张义成;刘北平;袁俊;

    当使用熔体直纺工艺生产44.4 dtex/72 f大有光三叶形涤纶全拉伸丝(FDY)时,会出现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毛丝多。剖析了毛丝形成机制,探讨了无风区高度、油剂质量分数、油剂型号、牵伸工艺等因素对毛丝的影响。通过调试,找出了相对合适的工艺条件。

    2025年01期 v.54;No.43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性能纤维及应用

  • 国产芳纶用防弹树脂胶黏剂配方设计研究

    李年华;艾青松;吴中伟;刘元坤;姜联东;

    现有防弹树脂胶黏剂体系与国产芳纶的相容性不佳,制得的芳纶防弹无纬布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存在起泡现象,同时其防弹性能难以满足标准要求。对国产芳纶用防弹树脂胶黏剂配方进行了设计研究,采用80.0%聚氨酯D、10.0%树脂E、9.5%树脂F、0.5%白炭黑的防弹树脂胶黏剂配方制得的芳纶防弹无纬布表观性能优异,布面光滑、平整,常温及高温环境下均无起泡现象,同时防弹性能优异,穿透层数少,凹陷值小,满足GA 141—2010标准要求。

    2025年01期 v.54;No.431 17-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再生纤维

  • 并列复合中空再生聚酯短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廖梦蝶;邢喜全;姚玉元;吕维扬;王秀华;何肖;

    为合理回收再利用废弃聚酯、缓解环境资源压力,以聚酯瓶片和聚酯泡料为原料,制备了高低黏再生并列复合中空短纤维。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特性黏度差小的1~#样品的中空度约为15.5%,黏度差大的2~#样品的中空度约为18.6%,黏度差越大,中空度越大;2~#样品的膨松度V_2约为57.8 cm~3/g,压缩性弹回复率约为80.0%,1~#样品的膨松度V_2约为34.0 cm~3/g,压缩性弹回复率约为69.0%;2~#样品的保暖性能优于1~#样品,在面密度为100 g/m~2时,保暖值约为5.47 clo,而1~#样品的保暖值为3.95 clo。DSC得到的结晶度与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谱图和一维积分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两种并列复合纤维的结晶性能没有明显区别。半峰宽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1~#样品的取向度略高于2~#样品。研究结果为回收再利用废旧聚酯开发生产高附加值差别化纤维提供了借鉴。

    2025年01期 v.54;No.431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测试与标准

  • 凉垫、凉枕降温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庄园园;赵博研;姚惠龙;王麟;李璇;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降温凉垫、凉枕的降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凉垫、凉枕使用后最低温度在20~25℃之间。当降温时间大于2 h、平均温差>5℃时,可认为该凉垫、凉枕具有持续降温性能,凉垫、凉枕在炎热的夏季可以起到凉爽降温的作用。该检测方法可为相关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43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交试验的纱线断裂时间与强力的回归分析

    穆奎;唐孔科;程杰;马艳丽;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法和显著性水平分析法得出:隔距、拉伸速度、预加张力这三个因素对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时间的影响不明显;隔距、预加张力对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时间的影响为不显著;拉伸速度对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的影响为不显著,对断裂时间的影响为显著。通过回归分析,断裂时间与断裂强力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建立断裂时间与断裂强力的回归方程,R~2值接近1,该方程可以准确有效地模拟断裂时间与断裂强力的函数关系。断裂时间是单纱断裂强力的一个重要表征值,建议在以后的标准更新中将其纳为考核指标,为纱线的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54;No.43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设备电气

  • 终聚减速机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及优化

    吴金亮;张胜国;

    在聚酯装置中,终聚减速机齿轮箱输出轴转速小于3 r/min,采用振动检查方法,很难检测出轴承故障信号,无法通过噪音和温度变化发现齿轮箱低速轴轴承故障。结合一起终聚减速机齿轮箱故障实例,通过优化状态检测方法,及时发现齿轮箱存在的严重隐患,实现设备的预知性检修。

    2025年01期 v.54;No.43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终聚釜刮板冷凝器密封系统改造

    刘晓宏;罗晓骏;杨国显;

    针对聚酯聚合装置中刮板冷凝器出现的轴封泄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刮板冷凝器的运行状况及人员操作流程的优化改进来解决聚合缩聚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丝状物缠绕在刮板冷凝器刮板上面的问题。解决刮板缠丝的问题后有效避免了传动轴弯曲导致轴封泄漏问题,终聚釜刮板冷凝器密封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保障聚合反应过程中真空系统的稳定性及聚酯熔体黏度值,同时避免刮板冷凝器轴封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及能源浪费。

    2025年01期 v.54;No.431 38-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复合材料

  • 民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陈秋云;韩小勇;陈俊林;刘军;肖杰;

    综述了民机复合材料的概况,主要包括VARI工艺在民机复合材料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RTM工艺的研究与具体应用进展,RFI工艺在民机复合材料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以及液体成型技术在民机领域的发展与展望。

    2025年01期 v.54;No.431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纤维-钢丝网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研究

    娄佳俊;沈昭;陈一达;林方俊;刘翠龙;吴晔;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VARI)工艺,双向编织玻璃纤维和矩形不锈钢钢丝网制备了10种不同丝径和孔间距的复合材料试件。研究了不同钢丝网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揭示了其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变形在拉伸初始阶段受到钢丝网的约束,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被钢丝网分割为更多的应变单元,最后钢丝网和纤维发生相对滑移,一侧纤维发生断裂并向另一侧迅速撕裂开从而导致试件破坏,试件的失效全部为脆性失效。引入钢丝网显著提高了玻璃纤维-钢丝网增强复合材料的刚度、峰值荷载和极限应变等参数,相较于无钢丝网试件,极限荷载最大提升了61.18%,最大位移提升了37.17%;此外钢丝网在试件内表现出了良好的延性。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加固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43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池管理器上环氧树脂在湿热时的受载分析

    卢欣欣;陈继永;史兴华;

    电池管理器控制着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其上的铜导体与环氧树脂进行连接形成塑封,湿汽进入塑封器件后会造成湿膨胀应力和蒸汽应力,对电池可靠性造成很大影响。创新性地利用厚壁圆球模型分析了试验件上环氧树脂内空洞中可能产生的最大蒸汽应力及湿热共同作用时的合应力,并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蒸汽应力及湿热合应力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使用厚壁圆球模型分析环氧树脂等吸湿材料内部的蒸汽应力值和预测器件危险位置处空洞内壁在湿热环境下受到的最大合应力更为合理。

    2025年01期 v.54;No.43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层零件质量控制研究

    张钰阳;王天立;房晓斌;赵晟翔;刘明泽;

    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方法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试验件,分别从蒙皮表面质量控制和蒙皮内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件靠模具面选择合适表面胶膜材料可以解决蒙皮表面贫胶的问题;通过改进试验件的铺贴及固化工艺过程可以使蒙皮内部质量得到很好地控制,解决孔隙率超差及铺层褶皱的问题。研究成果为复合材料碳纤维蜂窝夹层零件的成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43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合材料T形长桁制造技术研究

    柳青;闫恩玮;孟翠翠;何煜文;余高杰;

    以底缘对称T形长桁和非对称T形长桁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长桁制造工艺方法、固化参数设置以及长桁固化变形因素分析,对比各类成型方法,结合模拟仿真分析影响长桁固化变形因素,探究AC531树脂体系下长桁制造的技术难点,为T形长桁的制造工艺提供借鉴。

    2025年01期 v.54;No.431 61-6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合材料非热压罐成型及孔隙率影响研究

    陈文;陈栋;尹传礼;吴启玥;韩小勇;

    以平板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进口T300级非热压罐碳纤维织物预浸料,针对非热压罐碳纤维织物预浸料成型的零件孔隙率影响因素,排除固化工艺的影响,主要聚焦在铺贴和封装两个过程,从预压实参数、封装辅料布置这两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并对制造的平板夹层结构零件进行金相分析及孔隙率测试,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零件的最大孔隙率由改进前的1.81%降低为0.02%,大幅度降低零件孔隙率,从而提高零件合格率。

    2025年01期 v.54;No.43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固化条件对苯并噁嗪树脂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田杨;孙仲文;孙洁晖;朱金海;郭渊;

    苯并噁嗪树脂基复合材料具备耐高温,材料热稳定性高,固化后无组分溢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国产C919大型客机后机身后段等高温工作区域。采用热压罐固化工艺,评价了不同固化温度、固化压力、保温时间等固化工艺条件对苯并噁嗪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便选择最优的固化工艺条件,同时评价了该材料71℃的湿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固化温度对材料的压缩、层间剪切强度影响较小;随着固化压力的降低,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略有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压缩强度略有增加,压缩模量略有下降,层间剪切强度变化较小;相比干态层间剪切强度,71℃湿热老化条件下的层间剪切强度下降幅度在7%以内,该材料在抗湿热老化性能方面表现优异。

    2025年01期 v.54;No.431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再生碳纤维对机场跑道导电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沙东;

    对废旧碳纤维进行机械处理回收,用其制备了一种环保型导电混凝土,并通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电热试验以及融冰融雪能力试验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再生碳纤维体积分数为3.0%时,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达到峰值,7、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3.72、42.57 MPa;7、28 d抗折强度分别为5.03、6.38 MPa;随着再生碳纤维体积分数的不断增加,导电混凝土的电热效率与融冰融雪能力快速提高,在模拟融冰融雪试验中,120 min后温度升高到1.9℃,温升速率达0.12 K/min。

    2025年01期 v.54;No.43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纤维对建筑地聚物砂浆的物理特性影响研究

    卢惟铭;

    在地聚物砂浆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1%、2%、3%)的微纤维,并对地聚物砂浆的物理性能进行系统地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纤维的添加显著提升了砂浆的抗裂性和力学强度。进一步的微观结构分析揭示,微纤维在砂浆中形成的网络结构有效地连接了材料内部的微裂纹,从而抑制了收缩并增强了整体稳定性。此外,考虑到建筑材料的经济性,还讨论了微纤维添加对成本效益的影响,为预算有限的建筑项目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43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纳米管改性混凝土的应力应变与动态强度研究

    范宝宝;

    为深入探究碳纳米管(CNTs)对混凝土不同受力阶段的增强效果,利用100 mm直径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冲击速度、CNTs含量等因素对混凝土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对水泥基材料的冲击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强度增大因子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在同一加载程度下,随CNTs含量的增大,水泥基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增幅可达23.7%;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CNTs,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致密性,进而提高其动态力学性能。

    2025年01期 v.54;No.431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