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慧慧;蔡涛;郭清华;邵惠丽;胡学超;
以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为溶剂,制备了纤维素/[BMIM]Cl溶液,探讨了该体系的流变性能,并对所纺得的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BMIM]Cl溶液为切力变稀流体,当剪切速率较大时,温度对体系黏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在较高剪切速率下降低纺丝温度;由该体系纺制的纤维具有纤维素II晶型的结构;随着拉伸比的提高,纤维的取向程度及结晶度增大,从而使纤维力学性能提高,所得纤维的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其染色性能及抗原纤化性能与Lyocell纤维基本相近。从而证明了用离子液体[BMIM]Cl所纺制的纤维素纤维性能良好,可望成为继Lyocell纤维之后的又一新型绿色纤维素纤维。
2007年11期 No.22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贾曌;杨彦功;田贵山;
用溶液插层法对制备阻燃聚丙烯腈纤维进行了初步尝试,对二甲基甲酰胺插层的高岭土与聚丙烯腈溶液共混体系的流动性能及共混复合物样品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聚合物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部分聚丙烯腈大分子插入到了高岭土片层之间,使高岭土层间距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共混复合物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改善,极限氧指数从18%提高到了22%;同时共混复合物的耐热性能得到一定改善。
2007年11期 No.225 16-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颖;陈立成;惠小强;胡勇;
研究了一种耐热聚乳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热收缩及断裂强力等测试。同样条件下,这种耐热聚乳酸的热收缩率是普通聚乳酸的1/4,耐热性有了明显改善,强力略有提高。
2007年11期 No.225 1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田振邦;黄伟庆;黄做华;张小转;赵亮;
以普通商用腈纶为骨架材料,通过对其进行预处理、交联和改性等工艺过程,合成了一种含偕胺肟基的高分子纤维吸附材料,分别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电子拉力机以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分子结构、机械强度及交换容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合成工艺简单、可靠,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其偕胺肟基含量达到了9.8~11.4mmol/g。
2007年11期 No.22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沈洪曦;
<正>1油剂工艺设备现状从部分国内化纤生产厂油剂工艺设备走访交流的基本技术情况看,工艺设备多为20世纪70~90年代设计制造,有国内自制或随主机配套从国外技术引进。现有油剂工艺装备存在的问题:(1)生产过程中原油组分、油剂配比、精确程度、计量器具精度不能保证在一个受控的状态下管理,所以存在批次间的品质差异。
2007年11期 No.225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08年7月27日至31日,全球纺机业界将欢聚上海,共同参加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纺织机械专业展览会——"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2008"。届时,举世瞩目的"ITMA展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的这两大世界著名的展览会品牌将联合亮相在这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纺机及纺织市场,该展会
2007年11期 No.225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美国Unifi公司与仪化宇辉化纤有限公司在2007年上海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上正式推出RepreveTM品牌纱线,它是由100%回收材料制成的循环再生纱线。RepreveTM循环再生纱线通过了Scientific Certification Systems(SCS)第三方独立认证,SCS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审核、认证和标准制定的认证机构,具有
2007年11期 No.225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我国聚酯工业丝现已成为一个受世人瞩目的行业,其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1984~1990年)、发展阶段(1991~2000年)、高速扩容阶段(2001~2005年)。2002年,我国聚酯工业丝产能只有4~5万t/a,到2006年产能达到41.2万t/a,产量约30万t,需求约为29.2万t(含出口量);2007年,聚酯工业丝产能将达到51.8万t/a以上,预计产量39万t,需求约为37.4万t,短期内聚酯工业丝略供过于求。
2007年11期 No.225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江西国桥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聚乳酸针刺非织布通过了江西省经贸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产品以聚乳酸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的高速气流拉伸直接成布技术生产,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是一种新型环保非织造布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工程及生活用品等领域。
2007年11期 No.225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杜邦Kevlar纤维扩能杜邦公司2007年9月中旬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使其Kevlar(凯芙拉)纤维到2010年扩能超过25%,这是该公司自1965年开发生产该产品以来最大的扩能举措。该公司将在其美国弗吉尼亚州Richmond生产装置投资5000万美元扩增Kevlar聚合物能力,将于
2007年11期 No.22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