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武兴;俞昊;陈彦模;黄涛;张瑜;朱美芳;
以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超支化聚酰胺酯(PS/HBP)复合粒子,通过双螺杆共混挤出制备系列聚丙烯(PP)/PS/HBP三元共混物。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PS/HBP复合粒子进行分析,以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锥板流变仪等仪器研究了PP/PS/HB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聚集态结构、结晶性和流变性等性能,以万能材料试验机、红外染色机和电脑测色仪研究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PP、PS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少量HBP的加入即可改变PP球晶结构,使球晶小而密,同时PS均匀分散在PP中;引入HBP使得PP的结晶结构有所完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升高;引入PS/HBP复合粒子对PP纤维可纺性影响不大,表现为结构化黏度指数轻微升高,但共混纤维可拉伸性较纯PP有极大提高,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染色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2013年01期 v.42;No.28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 ] - 余优霞;陈晟辉;袁峥;陆顺兴;王华平;张玉梅;
通过黏度法和电导率研究了间位聚芳砜酰胺——聚间二苯砜间苯二甲酰胺(mi-PSA)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氯化钙(CaCl)2中的稀溶液行为。结果表明:mi-PSA的特性黏度强烈依赖于CaCl2质量浓度的变化,并随着CaCl2质量浓度的增大出现最大值。针对这一现象,采用黏度法研究了CaCl2在DMF中的存在形式,推测CaCl2以[(DMF)4Ca]2+Cl2-形式存在于DMF中,Cl-与mi-PSA中酰胺基团上的氢原子相互作用,导致mi-PSA在DMF/CaCl2中产生聚电解质效应。电导率随CaCl2质量浓度变化的结果同样说明了mi-PSA在DMF/CaCl2中存在着聚电解质效应。
2013年01期 v.42;No.28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施伟利;汪志;吴静;王桦;王罗新;
以热致性液晶聚芳酯(TLCP)初生纤维为原料,通过初生纤维后续的热处理(即后固相聚合)提高纤维力学性能,对纤维后固相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初期,纤维质量损失率增加迅速,说明聚芳酯相对分子质量增长速率较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相对分子质量增长速率变慢;热处理温度对其影响显著,热处理温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越快;热处理前后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4.4 kJ/mol和38.4 kJ/mol。
2013年01期 v.42;No.28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 ] - 陈峰;陈晟晖;吴琴琴;于金超;丁璇;张玉梅;
通过应力—应变和动态力学热分析研究了热拉伸倍数对芳砜纶力学性能和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不同热拉伸倍数的芳砜纶的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拉伸倍数的增加,纤维的断裂强度提高,在拉伸倍数为2.6倍时,断裂强度达到3.83 cN/dtex;纤维的玻璃化较变温度随拉伸倍数的增加变化不大,而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则显著增加。
2013年01期 v.42;No.287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 ] - 毛亚军;刘文华;姚玉元;王秀华;陈文兴;陈宜生;
以一步法锦/氨空气包覆纱为研究对象,进行酸性染料染色工艺研究,探讨了pH值、时间、温度、浴比、染料质量浓度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染色工艺为:pH值3.0,染色时间60 min,染色温度90℃,浴比1∶40,染料质量浓度0.25 g/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比较了一步法和两步法锦/氨空气包覆纱的上染率,结果表明:一步法的上染率高达98.19%,明显高于两步法44.92%的上染率。水洗牢度测试表明:两者耐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2013年01期 v.42;No.28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